松江“十四五”,G60科创走廊迈向创新策源地

日期:2021-04-14 来源:来源:上海科技报 作者:耿挺 打印 返回


2.jpg

  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区五届人大九次会议批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经实现了从1.0到3.0的跨越式发展。未来5年和15年,松江将如何发展?G60科创走廊将通向何方?

从1.0到3.0

  《纲要》显示,“十三五”期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新发展理念的地方生动实践上升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在服从服务融入国家战略中不断增强松江竞争力和影响力。

  战略位势持续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三年内实现1.0到3.0的跨越式发展,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松江被增列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受到国务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报表彰,入选改革开放40年标志性首创案例,重大科技成果列入建国七十周年成就展,区域合作格局深度拓展。

  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3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50.52件,有效专利拥有量达5.12万件,位居全市第四。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469家增长到1755家,是“十二五”期末的3.7倍。G60脑智科创基地、赛迪先进制造业研究院、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创功能平台落地,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研制”项目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涌现。科技型企业成长势头迅猛,累计上市挂牌企业408家,是“十二五”末的7.8倍,其中上市企业29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同步开通“一网通办”,实现全国首批异地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一体化办理。九城市共同发出全国首批跨省办理证照,并在松江实现全国首张营业执照跨省打印。聚焦“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十字要义,实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松江连续两年代表上海接受世界银行测评,以优异表现助力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

  区域协同有效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率先建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产业联盟,加快关键性共性技术的协同攻关和产业错位发展,成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示范。首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成功举办,互认互通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18条举措正式落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总体发展规划3.0版本、协同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30条措施、头部企业引领产业链跨区域合作15条方案等正式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以来,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比重上升至1/16,其中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万多家,科创板上市企业48家。

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

  《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全力建设“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全国,加速国内“大循环”的“增压器”。

  到2022年,松江引领带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建设成效凸显。初步建成若干千亿级和百亿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深化“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等一批制度创新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增300家左右,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市前列。

  到2025年,松江引领带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若干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产业高端人才加快集聚,形成一批体现G60战略优势的总体制度清单,全面打造质量标准等六大新高地,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新发展格局下“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重要枢纽之一基本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中独立的综合性枢纽型节点城市地位基本形成;“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基本建成。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200家以上,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0家。

入会
申请
关注
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