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走进金山区漕泾镇阮巷老街,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在老街书场,故事员孙水军正兴致勃勃地演讲“四史”故事,受到听众热捧。阮巷老街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阮巷村党总支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利用文化的多样性和影响力,助力智慧党建。正如村党总支书记胡兴锋比喻的那样:“老街比作船,文化就是帆,党建工作是舵,三者融合助推党建更具魅力。”
党建+文化,党建更智慧
阮巷村党总支在探索农村党建工作中,逐步认识到文化是党建的重要元素,两者融合让党建插上了文化的翅膀。在老街的闹市中心,村里精心打造村党群服务站、老街文化展示馆、阮巷老街书场3块“党建+文化”品牌。胡兴锋说:“3块牌子,1个调子,即党建统领文化,文化滋养党建,让党建更智慧。”
党建融合文化,使党建更有传播力。自2018年全市首场书场党课在老街书场开演后,每当村党总支组织的党课教育活动,两委干部将党课内容通过说、唱、演、舞等演绎,取代了单一乏味的形式,书场党课已成为本地的党课品牌。党员普遍反映“这样的党课教育形象生动,听起来入耳、入脑、入心坎”。
党建+文化,文化更繁荣
许多老党员回忆说,这里曾经一度发生过藏污纳垢的不良现象,一些流动艺人演出过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遭到老街居民的抵制。实行“党建+文化”后,村里指定支委干部分管老街文化,对“流动文化”建立起必要的审核制度。党员徐红云、刘绛红等人组成的老街文化志愿者队伍,每天巡查在老街的各个角落,对街面上的垃圾进行清理,发现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
近年来,老街文化带动村民文化。现在全村由65名文体爱好者组成10支文体队伍,将老街文化资源与火热的生活题材进行融合,创排小品、歌曲、舞蹈、戏曲等文艺节目,以及推广柔力球、广播操等体育项目。通过“农民演员演给农民看戏”,向村民宣传党的信念和道德良俗。
党建+文化,影响力更远
老街文化增强了党建的影响力,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村里开展“宅基文化”建设,创立了4个市民修身学习点、3个红十字博爱驿站、3个睦邻点,形成15分钟“宅基文化”圈,村民可就近参加文明创建等主题教育。现在全村已成功创建美丽宅基560户,占全村农户的93%,创建进展走在全镇的前头。
党建文化还吸引一批文化人才。阮巷出身的国画大师潘育文回乡后在老街创办国画工作室,无偿为本地爱好者传授国画、书法技艺,涵育文明乡风。高级教师吴国权等人编撰的《阮巷风情》一书,记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在内的一批阮巷籍的现当代名人,弘扬了老街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丰富党建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