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上海数控机床产业的建议

日期:2009-09-30 打印 返回


  在国家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有16项重大专项,其中包括有支持中国企业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机床是"万机之母",数控机床的水平和拥有量,是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工业现代化程度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在东北视察时指出:"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重点要抓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数控机床,产品要创名牌,走出国门,向全球发展。" 上海在数控机床制造方面曾有很好的基础,并曾一度领先于全国。但是,由于在过去几年没有抓住自主创新这一核心,致使上海数控机床在总体经营规模、市场份额、技术进步、资金投入、人均销售收入等各方面均己落后,尤其与沈阳等工业基地相比,发展滞后,差距很大。现在,上海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装备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因此,这次国家将中高档数控机床列为重大专项,对于上海的机床制造业是一次极好的机遇,应该抓住这一机遇,设法重振上海机床制造的雄风。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上海某些大型机床企业,对争取和对接国家项目并非很积极、很热心,从而很有可能贻误时机、坐失这一良机。为此,我们呼吁并提议,在市有关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下,立即采取措施和行动,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充分发挥上海的优势和特点,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机床产业创新的整体力量,推动上海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1、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增强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的能力。在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氛围中,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政策,加快制定并落实上海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对接国家装备类产业发展目录,充分发挥上海机电产业基础好、整体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坚持做精做强,重点提升技术能级,弥补国产空白。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领导高度重视,抓住机遇,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以重振上海机床产业的优势。

  2、加强产学研联盟,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上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较为集中的优势,建立研发公共技术平台,围绕数控机床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及面向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技术等开展研发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调整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加快培养紧缺人才,鼓励校企联合办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创新型技术工人。

    3、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尽快建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尤其是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机制,应突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重点。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究开发,掌握核心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使上海机床制造业尽快改变落后现状,赶上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入会
申请
关注
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