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上海东北片大学聚集地科技园区建设的建议

日期:2009-09-30 打印 返回


2008年,市政协科协界别与杨浦区科协联合开展“上海市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专题调研。通过一系列调研,我们感到,近年来大学与其所在地政府合作,把高校的知识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园区的功能提升融合起来,联动发展,对于推进区域创新性产业、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基本经验是:大学校区中的知识和人才资源向周边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流动,在城市大学聚集区周边形成一个依托内生资源发展起来的极具创新能力的产业群体,从而发挥其先进知识、优秀人才、创新产业叠加产生的城市经济、社会创新区域带来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以同济大学为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三区联动”机制的推动下,学校周边地区逐渐集聚了上千家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工程软件、工程监理与咨询等企业,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企业数量最多的以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为主的产业集聚群,2008年这个知识经济区的核心圈直接产出预计达到93.5亿元,而由其创新性间接带来的巨大附加值更是难以统计。

  目前,上海东北片有14所大学聚集,周边是得天独厚的适宜开发成为科技园区的地方,但据我们了解,现在规划建设中的新江湾城国际大学科技园只是一个占地仅468亩的狭长地带,附近还有一个地块,面积约1平方公里,原来规划建别墅,眼下未被批准。因此,我们建议:把这个1平方公里的地块与新江湾城国际大学科技园468亩面积区域结合起来,新建一个大型自主创新园。这样做,势必有利于发挥上海东北片高校聚集区知识和人才的创新优势,从而进一步优化上海创新创业的空间布局。(本提案由江世亮委员起草)

入会
申请
关注
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